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也要创建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制定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在“两个体系”中设置了“公众满意程度”这个主观指标。公众满意程度着重反映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总体评价,以及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把反映民意的指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于引导地方党委和政府把绿色惠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众满意程度由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组织开展“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抽样调查获得数据。调查内容全面反映人居环境健康的各个方面,重点关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社会公众对本地区生态环境总体情况的满意度,对生态环境改善状况的判断,以及对地区自然环境、市政环境卫生及当地污染和治理情况等三方面的满意程度等共14项指标。从抽样技术角度看,一个完整的抽样调查项目涉及几个关键节点,分别是样本量测算,抽样方式,权数调整,抽样误差计算,以及调查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是以省为总体,全国结果是各省结果的加权综合。样本量测算是以省为基础,在95%的置信度下、实现抽样误差控制在3%以内。全国31个省(区、市)人口规模差异很大,虽然从抽样原理讲,如果总体规模(这里是人口数)在千万数量级以上,规模对样本量的影响已经很小,但与规模小的省相比,规模大的省内部情况更为多样,样本量需要稍微多些。在样本量测算阶段,设计者是将全国的31省(区、市)按规模分为三类,先测算小省所需要的样本量,然后以此为基数,采用按指数开方,对中等规模和大规模的省进行样本量追加,最后得到全国样本量约7万,这个样本量可以保证把抽样误差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
本次调查采用电话调查方式,抽样方法属于二阶段抽样。首先由地级市局号构造一阶段抽样框,在每个地级市内按照固定电话(座机)和移动电话分别进行抽样,先抽取局号,由此实现样本在地域上的随机均匀分布;第二步,在抽中的局号中,由计算机生成随机数,抽取一定数量的尾号。抽样中的分层很重要,电话调查中一个重要分层是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在以前的电话调查中,固定电话是受访者主要群体,这些年来我国移动电话数量增长迅速,而使用移动电话的群体和使用固定电话的群体之间有很大差异。这次调查依据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比例在两类电话用户中分配样本量,力图实现电话使用工具上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的一致。另一个是城乡分层,如果就常住人口看,城乡比例近似5:5,但城市个体单元之间的差异大于农村个体单元之间的差异,即城市的方差更大些。依据抽样原理,方差大的域样本量应多抽,所以设计时将样本城乡比定为6:4。从最终调查结果看,69295有效样本单元中,移动电话受访者占70.0%,固定电话受访者占30.0%;分城乡看,城镇受访者占61.1%,农村受访者占38.9%,应该说,调查结果实现了样本结构的目标设定要求。
权数调整是在用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统计推断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权数调整既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方法,也是数据整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最终目的是使样本还原到总体。权数调整要实现两个目标,目标一,样本单元权数之和等于总体规模,实现样本与总体数量的一致;目标二,通过权数调整,使得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吻合,如果用结构反映质,权数调整就是要实现样本与总体质的一致。这次调查权数调整是在省级层面进行城镇和农村权数调整,使得样本城乡比与该省总体城乡比一致。权数调整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更是一项细致的系统性工作,这次国家统计局景气监测中心组织的公众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调查,在权数调整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抽样误差的内容是抽样调查项目中专业性、技术性要求最高的内容,也是目前我国许多调查项目中的“短板”。目前社会上进行各种各样的抽样调查项目很多,但往往缺抽样误差计算这块内容。国际上著名的大型抽样调查,进行数据发布不仅公布调查推断结果,同时还公布核心指标的抽样误差,以供数据使用者参考。抽样调查要与国际接轨,经得起科学性评估,就要尽快把这个“短板”补上。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在抽样误差计算方面也做出了示范。这项调查有分层,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分层,城乡分层;二阶段抽样,一阶抽局号,二阶抽电话号码尾数,属于复杂样本。计算复杂样本方差有多种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刀切法”(Jackknife)计算抽样误差。刀切法属于一种“重抽样方法”,即在原先“母样本”基础上,采用循环剔除样本单元,构造出多个“子样本”,利用子样本之间的差异,实现对抽样误差的估计。误差计算结果表明,在省级层面,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的方差和绝对误差均低于抽样设计方案中的设计方差0.4和绝对误差3%,实现了抽样方案中对抽样误差的目标控制,表明抽样方案设计科学、合理,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估计精度可以满足数据使用的需要。
上述结果是依据实际调查数据计算的,如果调查数据质量高,这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但如果原始数据质量不高,上述结果不过就是一些“漂亮的数据”,所以调查的成败最终决定在调查员手中。对原始数据质量的判断,需要结合调查的实施过程。在这次调查项目中,国家统计局景气监测中心和各省(区、市)统计局思想统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科学规范开展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专业和高效的执行力开展工作。在调查开始阶段,进行了大规模的培训,对调查方案和实施要点展开充分的讲解与讨论,明确数据审核标准,制定调查质量控制办法。在全国培训后,各省(区、市)也都及时组织由调查督导和访问员参加的调查培训,确保调查工作从上到下规范统一、严谨有序。
为了及早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大规模正式调查之前,项目领导小组还在一些地区进行预调查工作,对调查方案、调查问卷以及组织实施过程进行了全面检验,为进一步完善调查方案和顺利组织实施调查工作积累了经验。
为了预防干扰,数据采集是采取异地调查方式,即每个调查单位对外省进行调查,不执行本省的调查工作,并保证两个省份之间不出现交互开展调查的情况。同时,为更加有效地监控和评估各执行单位的调查质量,景气监测中心派出4个质量抽查小组,分别赴北京、黑龙江、内蒙古和云南进行了质量抽查。抽查结果显示,调查单位调查执行规范,未出现质量问题。
调查结束后景气监测中心还对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了审核,按照各省(区、市)调查样本总量5%的比例抽取调查录音,进行复听和审核,检查访问质量和数据的准确性。这些方法和手段在保证原始数据的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上看,此次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无论在抽样方案设计阶段,在调查实施的数据采集阶段,在进行权数调整的数据整理阶段,在进行抽样误差计算的数据分析阶段,各个环节工作都做得比较到位,最终的结果才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在我国电话调查领域,这项调查的做法和经验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