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观点
大家谈统计

统计观点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大家谈统计> 统计观点
高敏雪:为中国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启动而「鼓」与「呼」
时间:2017-11-08

国民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

评价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常常用“家底厚不厚”和“收入高不高”为标志。收入体现当期的“挣得”,家底则显示拥有的“资财”。一个企业要披露其财务状况,首先是资产负债表,目的是显示其“家底”,然后是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用以显示企业当期经营状况,包括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以及支付能力,核心就是为投资者创造了多少收益。

同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应该包含这样两个层面:一方面看当期经济活动成果,生产了多少产品,创造了多少价值,以及产品和价值的分配、使用状况;

另一方面则要看期初期末所拥有的财富,持有多少资产,承担多少负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国民经济核算必须包括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两个部分。流量核算的核心是GDP核算,用以显示当期产品生产和价值创造的结果,进而可以延伸到投入产出核算(显示产品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内部过程)、资金流量核算(显示价值分配和使用过程、与此相伴随的金融活动过程);而存量核算就是资产负债核算。

放到宏观经济环境中来看,一说到GDP核算,大家肯定不会陌生。我们特别关注的一经济体在特定时期的经济规模有多大、经济增长率有多高,这些都要借助于GDP核算结果做观察、做评价。但是,一涉及同期该经济体的资产有多少、负债有多大,其关注度会大大下降;而且,即使你想知道,其数据的完备性和发布频率可能都无法满足你的需求。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长期以来,受凯恩斯经济思想影响,宏观经济常常专注于产出的短期增长,不重视长期的可持续性,故而对GDP核算的需求被排在了第一位,其关注度远远高于国民资产负债核算(对比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即可清晰看到此间差别)。

就中国而言,GDP核算(以及与之配套的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可以按期发布数据,但资产负债核算则长期滞后,尽管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就已然包括国民资产负债核算这样一个组成部分,但其实际开发却长期滞后,这张表一直没有编制出来。实际上,不仅中国是如此,世界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也呈现大体相似的格局。

这种状况在最近这些年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可持续发展逐渐进入宏观经济观察之中,人们开始探究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个经济体的产出能力,这就要归结到该经济体所拥有并运用的资产规模;另一方面是债务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唤起了人们的警觉,经济体的正常运作不仅取决于经济产出的大和小、经济增长率的高和低,还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内部资产与负债间的匹配状况。为此,资产负债核算的重要性得以凸显。

在此背景下看《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方案》的发布,即可理解其重要性何在。总体而言,编制国家(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的总体目的,就是要摸清自己的“家底”:有多少资产,结构状况如何,对应的负债状况如何。通过核算数据,可以从两个方面与经济流量核算数据结合起来,对国民经济状况做出更全面的判断和分析,支持更稳健的宏观经济决策。第一,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可持续性如何;第二,经济发展的金融风险及抗风险能力怎么样。


国民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框架

由《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和《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方案》,可以看到国家(和地方)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内容。在我看来,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两大要素、两个静态平衡关系、一个动态平衡关系。

要素之一是资产负债的定义和分类。通过定义,确定其核算范围:一国所拥有的财富中,哪些可以作为“资产”纳入核算范围。通过分类,一方面将核算范围具体化,同时为显示资产负债的分布结构提供前提。按照当前的核算方案,首先要区分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负债与金融资产对称存在;进而就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以及负债做进一步分类,其中体现了资产的不同性质、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的不同工具。

要素之二是持有主体的定义和分类。引入机构部门分类,包括企业部门(具体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住户部门,以及国外部门,可以实现两个层次上的定义:一是国内与国外之间的区分,二是国内不同持有主体之间的区分。

将主体分类与上述资产负债类别交叉起来,就可以形成一张以资产负债项目×机构部门为特征的资产负债表。通过这张表,可以显示一经济体在特定时点上的资产负债状况,其中包含以下两个基本平衡关系。

首先是内部平衡。对一个部门而言,一方面是持有资产,另一方面是承担负债,以其资产价值减去所承担负债价值,即为该部门当时持有的资产净值。从计算关系而言,对每一个部门来说,资产合计与负债和净值合计恒等;通过这一恒等关系,可以观察各个部门在资产负债总量、在不同资产负债类型上的分布,并可计算其资产负债率。将国内各机构部门合计起来,即可显示一经济体总体资产、负债状况,其净值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国民财产。

进而是外部平衡。由于金融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对称性,各个部门之间的资产负债关系是相互关联的。对应每个金融项目,有些部门是出借者身份(拥有金融资产)、有些部门则是借入者身份(承担负债),总体看,各个部门持有资产合计与各个部门承担负债合计恒等。通过这一平衡关系,即可显示通过特定金融工具所实现的部门间的资金融通关系,反映资金的来龙去脉;从一国整体来看,关注重点就是对国外之间通过不同金融工具形成的资金融通关系。

以上所述平衡关系都来自特定时点上的资产负债表。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资产负债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就一个核算期间而言,通常有期初和期末两张资产负债表,二者比较结果,就会形成一个动态平衡关系:期初资产(或负债或净值)+当期变化=期末资产(或负债或净值)。对此做动态观察,即可显示资产负债在总量上、结构分布上的当期变化及其原因,进而显示净资产的动态变化及其原因。


编制国民资产负债表的难度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负债核算为什么开发滞后,除了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其编制的难度。大家可能对GDP核算的难度有一定体会,但资产负债核算的难度可能会大大超过GDP核算。

难点之一在于对基础数据有很大需求而这些数据的来源可能并不完备。如上所述,资产负债表要覆盖一经济体包括企业、政府、住户各个部门的各类资产负债类别。分部门看,企业部门的核算基础较好,各个企业一般都有财务会计,对资产负债有比较健全的记录,宏观核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取得这些数据;对比之下,政府部门下辖的各种行政事业单位其会计核算一般以收支为重点,可能并不具备完备的资产负债记录,而对住户部门之下的万千家庭(和集体户)而言,本身根本没有系统的财务记录,所以,要想获得这些部门的资产负债数据,必须要从调查做起。

分资产负债类别看,非金融资产核算的难度在于识别。首先要确定某项实体是否包含在资产范围之内,其次是要有清晰的产权界定,以便不重不漏,纳入对应部门的资产核算之中。鉴于很多资产被长期持有并不出现在交易市场上,有些在宏观上定义的资产可能并没有明确其微观持有者、甚至在微观层面并不认定其为资产,实现上述资产识别并不容易。对金融资产和负债而言,要面对信贷、证券、保险等不同的金融市场以及场外发生的金融往来(比如未上市股份),搜集对应形成的资产负债存量(不是当期交易)数据;而且,按照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要求,不仅要显示各个部门各自持有的资产和负债,还要在各部门之间体现资产与负债的对称性:借入者的负债要与出借者的资产对应起来。这无疑就加大了编表的难度。

难点之二在于资产的估价。与GDP核算主要以当期交易为基础不同,资产负债存量核算的对象相当大部分是跨期持有甚至长期持有。为此,要确定特定时点上的资产价值,除了要弄清楚“有多少”这样的数量识别之外,还必须考虑“值多少”,即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估价。估价之难,难在两点。第一是有没有可资参考的价格,许多非金融资产,尤其是非生产资产比如机场、铁路等个体性很强的构筑物,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可能因为市场上没有对应的交易,而无法取得相应的价格;第二是如何对长期持有的资产进行重估价,因为伴随时间延伸,市场价格水平会发生变化,不仅是总体价格水平会变化,对应各类资产的相对价格水平也会变化,要想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需要按照变化了的价格对原有资产价值予以重估(试想,10年前购买的住房,如今已经从原来的5千/平米涨到5万/平米,如果仍然以5千/平米计值,所得到的资产价值可能就是一个笑话)。如何找到合适的价格估算资产的价值,如何依据当期价格水平对不同类别资产的价值予以合理的重估,这些都需要多方面搜集相关数据、开发相应的估算方法,方能达成最终核算目标。


期待早日编出中国国资产负债表并公布相应数据

围绕国民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国家统计局及其他相关部门(比如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已经做了大量探索性、研究性工作,并公布了一些局部的资产负债存量数据。

应该说,经过长期建设,尤其是最近十余年改革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当前中国政府统计已经为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奠定了相应数据基础。《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方案》中列示了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资料来源,其中既包含统计部门的调查数据、一行三会的金融部门汇总数据、外汇管理部门的国际投资头寸数据,也包含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城乡建设部门等涉及行政记录或部门管理的数据,覆盖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住户、国外等不同对象。

相关部门已经在资产负债表试编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比如外汇管理局编制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已达十年以上,人民银行一直在探索将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部分)从当期交易表延伸到存量表,并作为研究课题尝试编制广义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国家统计局更是投入很大力量尝试编制全面的国家资产负债表,解决其中的数据来源问题以及固定资产重估价问题。

即使如此,在具体实施国民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方面,《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坚持审慎原则。一方面是全面推进国家和地方层面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另一方面则在具体安排上强调分步实施:(1)先国家后地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再全面编制地方资产负债表;

(2)对所涉内容做拆分区别对待,基础好、方法成熟的项目先行核算,方法尚不完善、基础资料难以支撑的项目则以研究探索为主,对涉及面广、影响重大的项目要先试验再推广;

(3)关于数据应用,要先内部使用,待成熟后再对外发布。

基于以上,可以预判:尽管国民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已经纳入实施,但我们可能还无法在短期内指望国家统计局一下子公布一张全面的资产负债表。从数据用户角度说,这无疑有些令人沮丧,但考虑到此项工作的复杂性、编制经验的缺乏,以及相关数据的敏感性,我们可能还需要一定的耐心。最后我们期待并呼吁:在国家统计局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能够尽快完成编制并公布数据,以便为各方面分析判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有效决策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