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与北京市体检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健康大数据研究院、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协办的北京城市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发布会于11月5日成功举办。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杨培蔚、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出席并致辞。发布会由北京市体检中心主任张国红主持。
杨培蔚指出,体质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北京城市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共纳入2006至2022年超过100万人次30岁以上的体检数据,通过数据的抽样和脱敏处理,制定了科学的测算方法,并根据体质健康质量指数对北京城市居民的体质健康水平进行了评级。该研究成果不仅提供了全面了解北京城市居民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窗口,也为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健康政策和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希望未来不断完善和优化体质健康质量指数的指标体系和测算方法,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贡献智慧和力量。
杜鹏指出,健康体检大数据是反映全民健康状况的宝贵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可以为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和医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科学构建北京城市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与客观评价体系,有助于了解制约人群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明确健康改进方向,为积极应对人群健康问题提供科学的量化决策依据,希望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与北京市体检中心的合作进一步升华,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开展科学研究,持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多新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院长李扬回顾了合作的缘起与进展。在2023年发布老年体检人群体质健康指数的基础上,双方合作将研究对象拓展到更广泛的体检人群,探索多项创新研究思路,相关成果为健康管理与健康政策的制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北京市体检中心副主任钱文红介绍了健康体检数据收集及质控。钱文红指出真实可靠的数据是研究的基础,从数据采集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质量控制,另外要加强数据的规范性,包括制度和操作的规范以及流程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王瑜发布并解读指数。2006至2022年,北京城市30-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稳定,其中生活适应能力得分相对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北京城市体检人群心脑血管及内分泌功能得分相对稳定,单项分析提示对BMI、血压、血尿酸、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仍需加强。体质健康质量指数给出的个人健康评级和得分,有助于在个人健康客观评价基础上的精准预防。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王晓军、首都医科大学教授郭秀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胡荣、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褚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陈东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机场医院院长王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徐志坚、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科主任邓笑伟、北京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曹素艳、北京市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专家杨建国、北京市体检中心张普洪围绕北京城市体检人群体质健康质量指数报告结果展开交流讨论。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北京城市体检人群体质健康指数的创新性,认为相关发现对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指导个体的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政府制订健康相关领域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专家希望未来可以加入更多的指标进一步完善指数评价,并将它运用到更广泛的人群,形成一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体质健康质量指数。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将以此次发布会为契机,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动学术互动和社会互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量化科学决策依据,充分发挥服务于国家健康发展战略目标的智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