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

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届“人工智能促进社会公益”研讨会成功线上举行
时间:2020-12-20

为深入了解国际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在赋能社会热点问题领域的前沿进展,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框架中公共健康、灾害风险、生态物种、环境可持续性、文化遗产及残疾人辅助技术等重大议题,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2020年12月20日,第一届“人工智能促进社会公益研讨会于线上举行。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统计系教师白琰冰主持。白琰冰首先介绍了召开此次研讨会的背景、会议的报告专家信息以及会议的日程安排,同时诚挚地感谢了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对此次会议的赞助支持。接下来会议围绕相关议题依次展开报告和讨论环节。






研讨会的上半场重点关注公共健康、生态物种和环境可持续性热点问题。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李振龙教授展示了他及团队利用社交媒体数据提取人口迁移数据信息,从而构建对抗COVID-19的智能决策。这对国内相似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卡内基梅陇大学软件研究所方飞助理教授作了精彩的点评。




北京邮电大学的邢颖副教授及其博士生带来了有关深度学习在医疗影像智能诊断应用的精彩报告。报告介绍了其团队利用Res-LinkNet在心脏医疗影像识别方面的研究,并对未来医疗影像配准、融合及智能解译的发展提出展望。来自平安医疗科技研究院的王俊研究员对其工作作了点评。




卡内基梅陇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研究所的方飞助理教授带来了有关机器学习和博弈策略应用于预测野生动物偷捕威胁领域的报告,囊括使用无人机采集的红外影像进行猎捕活动检测等精彩内容。日本东北大学的刘星助理教授等对其工作进行点评。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ataz Medhat ElQadi博士的报告展示了基于新颖的、带有地理标签的图片以及声音数据和AI算法在野生物种分布领域的应用。卡内基梅陇大学软件研究所方飞助理教授就其关于Microsoft Azure云计算的使用进行了交流。




中国农业大学的冯权泷副教授带来了一场有关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报告。报告主要关注深度学习模型在几种农业场景中的应用,例如从高分辨率卫星数据中检测大棚覆膜面积,使用无人机图像进行农作物分类及冬小麦产量估算等。




上半场的最后一个报告人是来自北京大学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温晗秋子副教授。温晗秋子介绍了其研究团队使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的极端天气和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该报告对于巨灾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研讨会的下半场重点关注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和残疾人辅助技术热点问题。

首先,微软中国大中华区慈善总监王岭详细地介绍了微软公司近年来在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公益领域的布局和开展的实践。




印度理工学院的Alok Bhardwaj助理教授、日本RIKEN人工智能中心的Bruno Adriano研究员及日本秘鲁地震工程研究与减灾中心Luis Moya 教授分别带来了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洪水、地震和海啸等灾害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




希腊国际大学Konstantinos Evangelidis教授带来了有关虚拟现实(VR)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报告。该研究整合了前沿的VR技术、基于位置服务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构建了开源平台来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和示范的问题。




来自土耳其科其大学的Yücel Yemez教授及其学生带来了关于人工智能残疾人辅助技术的报告。该报告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人机交互领域的前沿研究,该研究技术对于残疾人辅助技术的突破进步具有启发意义。



下午场报告结束后,由中国人民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统计系吕晓玲教授致闭幕词。吕晓玲教授就报告的内容作了精炼的点评,同时向各位支持本次研讨会的获邀专家致以诚挚的感谢,并对研讨会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本次研讨会至此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