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之家

校友专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校友之家> 校友风采> 校友专访
WIETOP Research 创始人王维敏:更好的自己,在未来的路上
时间:2025-04-09


作者简介:王维敏,本硕均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硕士期间师从金勇进教授,毕业后投身市场调查领域,在国际调查公司、本土调查公司历经6年职业积累后,于2010年在京创立北京瑞拓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WIETOP Research),5年后拓展上海分公司,至今已在创业征途上稳健前行了十五载。

王维敏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更是一位始终心系母校的校友。她坚持将企业商业实践与学术理论相结合,多年来一直担任人大统计学院的校外硕士导师,积极回校授课,为硕士生论文答辩提供专业指导,并多次应邀为学院举办讲座,分享行业前沿动态与实践经验。自2016年起,她更进一步参与到研究生教材的撰写与再版工作中,将自身的实践智慧融入学术著作,为统计学科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以师为镜:找到投身行业,树立专业使命感

回顾求学岁月,人大统计学院的学习经历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可以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首先,统计学本身是一门非常务实且有用的学科,尤其是在数据驱动的今天,统计学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这让我毕业后能够快速地找到与专业对口且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市场调查。

更重要的是,学院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塑造了我认真细致、逻辑严谨的思维方式,这对于从事市场调查研究工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素质。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金勇进教授——尽管金老师可敬可亲又可爱,对学生非常包容爱护,但他治学严谨,对学生在求学方面的要求很高,而且以身作则教会我“认真”二字,这对我后来的工作和创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统计专业走向市场研究行业,我的职业选择是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人大统计学院的学习经历让我掌握了扎实的数据分析能力,而师从金勇进教授的日子,则让我真正领悟到统计学的广阔应用领域;硕士期间,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实践也多数聚焦于抽样调查。可以说,是统计学的背景为我打开了通往市场研究的大门。在人大统计学院的学习,不仅培养了我严谨的数据分析能力,更让我意识到,数据的价值不仅在于数字本身,更在于它所揭示的市场趋势与消费者行为模式——如何将数据转化为对商业决策有实际价值的洞察,令我更感兴趣。结合我对自身兴趣和专长的评估,我决定投身市场研究,把统计思维与商业实践相结合。



从业后坚守和探索:三次转身,破茧成蝶

回望职业生涯初期,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港资的市场调查公司,后来被英资公司收购,在那里我接触到了国际化的市场研究理念和方法。之后,我加入了本土的一家咨询+调研公司,并全权负责北京办公室的管理和运营,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本土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也锻炼了我在团队管理、项目拓展和运营等方面的能力。

在不同类型的公司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这为我后来自己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国际公司,我学习到了严谨的研究方法和系统的项目管理方式,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而在本土公司,我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市场的独特性,比如消费者需求的多变、商业环境的快速发展等。这种双重视角让我在创业时能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既保持国际视野,也能真正理解本土市场的脉搏。

谈及初心,创业其实并非我一开始就规划好的道路。在上一家公司工作时,我逐渐意识到,中国市场对高质量的市场研究服务是有很大需求的,但当时能提供高水准市场研究服务的公司并不多。同时,我也希望能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去坚持自己对市场研究交付质量的要求。

另外,家人和客户的鼓励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所以,在2010年,我创立了WIETOP Research。创业初期是非常艰辛的,从最初的几个人到逐渐组建团队,从在北京一个小办公室到拓展到上海分公司,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但幸运的是,我们坚持“传承高质量的调研,并不断优化”的理念,逐渐在业界建立了口碑,也获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

 

创业十五年:挑战与成长

从职场转向创业,需要面临不同的挑战。创业的初期,需要学习管理、商务拓展、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做好研究项目中专业的部分。同时,创业意味着要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建立团队、保持客户信任、推动业务增长,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学习能力。 

创业确实是一段非常孤独的修行之旅,个中艰辛只有自己体会最深;不过我已算幸运,没有出现公司发展生死存亡的考验,甚至疫情也影响不大,也塑造了不错的业界口碑;我也逐渐实现了从主力到领队到教练的角色转换。



关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WIETOP Research 最大的优势在于“研究的专业性”和“以终为始解决客户的问题”。客户需要的不只是数据报表,而是能驱动商业决策的洞察。因此,我们不仅关注数据本身,更关注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帮助客户找到市场机会、优化策略。此外,我们也坚持不断创新,在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上保持了行业领先。在我看来,“高质量的调研”不仅仅是高质量地收集数据,更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客户的商业问题”,需要深入的行业洞察、严谨的研究方法、专业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客户商业需求的深刻理解。

商业回报外,就个人来说,培养团队的成就感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回报。调研行业是以脑力投入为主的赛道,任何一家优秀的市场研究公司,都离不开一群对行业充满热情、乐于思考和探索的人。对我来说,培养30多位优秀大脑,不亚于管理千军万马——我也一直努力为团队提供持续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哪怕疫情中后期特别艰难的时候,我也始终为团队营造了“无需惊慌,只需成长“的环境。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生的真正意义,只有在与他人产生联结的时候才切实存在” ——通过成就他人最终成就自己、联结更多的人、成为有价值的贡献者,培养出多位“心有使命、身怀绝技、坚守品格”的团队成员——让我深感骄傲和荣幸。

 

回馈母校:搭建学术与实践的桥梁

人大统计学院是我的母校,也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我对母校、对统计学院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感激之情。能够有机会回到母校,为学院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尽一份绵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荣幸。

另外,我一直认为,商业和学术并不是割裂的。市场研究是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又需要实践积累的学科。因此,我希望能把自己在行业里的经验带回校园,帮助更多学弟学妹理解市场研究的价值。回到统计学院参与授课等,也让我能及时了解学术界的最新动态,将商业实践与学术理论更好地结合起来。




生活哲学:在精确与诗意之间

作为创业者和母亲,我理解的“平衡”没有完美答案。很多事情都是“抉择”(trade off),不可能既全心投入工作又能像全职妈妈一样充分陪伴孩子。我的做法是把时间分段,比如女儿的春假不能缺席,这段我就提前策划好这个假期;即便到了春假期间还需要再次分段——集中+零散处理工作,留出陪孩子的时间。日常我也经常送女儿去上课后,立刻打开电脑工作,等她上完课出来我的工作告一段落。

善用工具也很重要。大脑用来思考,心用来感受,而其他所有需要记忆的事项留给电脑和手机上的各种日历和备忘。这么多年来,女儿的校历一发我就先把全年事项记录和设置提醒,所以基本不会缺席她需要我参加的活动。

时间管理重要,不过还是术,能量管理更重要。虽说精力旺盛也是天分,但善用能量、自我管理真的很重要,尤其对我这种每天除了睡觉外都在高速运转的状态来说。我极少看小说、刷剧,不感兴趣的社交活动一概不参加,购物都在路上或等电梯的时候;累了就补觉、然后运动,压力大了瑜伽+精油;每周末准备下一周的装束、收到花精心剪插、窗前一杯老茶……对我都是休息和享受。《黄帝内经》中有句“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这种状态其实就是能量管理的阐释吧。



寄语

下面这几条我之前在公司内部、访问中多次分享过,是我始终坚持的职场和人生发展信念,它们也贯穿在我的创业和工作过程中:

    平庸作为一种结果可以被接受,但不能作为一种价值被追求。我一直旗帜鲜明地反对“躺平”,主张要追求卓越,不断进步——人生也许不是正态分布,而是右偏分布,当你把“刻意强求”的方差拉大到足够程度,小概率的奇迹才有可能成为必然。这种对卓越的执着追求,不仅能提升你们的专业能力,更能塑造你们的职业精神,让你们在职场中脱颖而出,赢得尊重。

    终身学习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未来职场生存的必备技能。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在快速迭代。 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终将被时代淘汰。 所以,要时刻保持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感性和学习热情,主动拥抱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和技能包;要将学习融入生活,让进步成为习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保持竞争力。

    尽量不做螺丝钉,尽量建立高门槛。“再想想能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一点,这事关职业尊严”——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成为不可替代的人才。选择的另一面是放弃,如果朝九晚六是你的坚持,那按部就班已经是最好的收成。只有走心的投入,始终坚持把事情做到最好,内化高标准的职业尊严,这些日常,会一声不响地,影响一辈子。

 

最后,我想用我很喜欢的这句作为标题的话与大家共勉:“更好的自己,在未来的路上。”希望大家都能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也祝愿母校统计学院发展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统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