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建设

文体天地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党群建设> 团学工作> 文体天地
统计辩 | 校赛纪实:继往开来 终见峰顶明德月
时间:2024-11-27


一、八强赛赛程回顾

11月9日晚,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十二届辩论赛八强赛正式打响,统计学院辩论队在八强迎战的对手是公共管理学院,本场比赛的辩题为“去向哪里/与谁同行更重要”,统计学院辩论队的持方位正方。本场比赛上场阵容(按辩位)为蔡清越、蒋霈瑶、李峻巍。

在开篇立论与一轮质询环节,我方一辩从个人目标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两个方面阐述了“去向哪里”,也即“对目标的追寻与信念,才是推动发展的源动力”。从个人方面,“去向哪里”的目标感贯穿在个体的生活中,成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内核,推动着个体的发展;而个体对“去向哪里”的追寻汇聚成人类“去向哪里”的目标感,不断探索和挑战自身的极限,拓展和加深了对于人类自身的认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第二轮质询阶段,我方二辩不仅深入地向大家阐释了我方观点,还精准察觉到对方观点中,在两者影响的比较方式上的漏洞。

随后的对辩环节中,我方举出基普乔格创造马拉松历史,突破人类生理极限的例子,从自我突破的方面论证正是不断探索的目标感推动着个人,更推动着全人类的发展。在陈词与质询中,我方提出,马斯洛需求理论中阐述了人类对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不仅更加完备地捍卫了我方的立场,而且进一步扩大战场,指出对方在“与谁同行”的选择上,无论从缺失比较还是从先后决定的角度比较,都是不合理的,从而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即对目标的追寻与信念对我们的至关重要。

在自由辩论环节,我方继续步步为营,深入剖析观点,在捍卫我方观点的同时进一步反驳对方观点。我方进入对方的论域,对其举出的事例层层剖析,指出对方对于“去向哪里”和“与谁同行”的影响实际上采取了标准不同的比较方法。最终结辩环节中,我方再次总结了双方的定义和判准,并依次总结本场的主要交锋点,再一次指出对方的漏洞,总结我方的推论结果。我方指出不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人类角度,发展的源头依旧在于对目标的追求;这种追求驱动着我们不断探寻并追逐自己的目标或者理想状态,让我们不断成为更好的我们。

二、赛果回顾

回顾过往的比赛,我们深入调查电影市场,以时代为推手,从电影解说窥得社会本质,回归下沉市场,用解说反哺影视行业;我们也观照当代青年人心底的纠结于挣扎,小心翼翼地解构我们对原生家庭的复杂情感,用爱意触及理解,用温度消融迷茫;我们踏入历史的浩渺烟云,点起蒙尘的灯盏,亲手触摸那块名为人类史的石壁上的刻痕,千万年铭刻下的方向,在每一个历史的碎片中熠熠生辉,又引导每一个个体突破极限、击破桎梏,冥冥中推动整个族群的前行。从现状到价值,从表象导向未来,每一道辩题都是对于真理的一种探寻,一种执着,一种敬畏。每一次备赛或许都是艰难的,但辩论队的队员们一直都在。正是有了相互的陪伴,才有了辩论队的发展,才有我们面对应用经济学院辩论队、外国语学院辩论队时两场全胜,在面对上届冠军,公共管理学院辩论队时最终平票的战果。

第一场小组赛统计学院辩论队迎战应用经济学院辩论队,辩题为“x分钟看完电影对影视作品推广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我方持方为正方,上场队员为张天翼、蔡清越、许义民,辩手们在场上步步为营,用丰富详实的例证和环环相扣的逻辑捍卫我方观点,为大家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并最终取胜。

第二轮小组赛统计学院辩论队迎战外国语学院辩论队,辩题为“原生家庭批判会让年轻人更幸福/更不幸福”,我方持方为反方。上场队员为穆宇轩、谈辰佳、尹天铄,他们用沉稳的辩风,犀利的攻击和严谨的论证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认可,最终顺利挺进八强。

三、上场选手有话说

尹天铄:

这是我的第三届也是最后一届校赛了,其实之前每一次都说打完这场再也不打了,但是深夜的明德广场好像有什么魔力吸引着我不断摁下写着数字“10”的电梯,被称呼成“师兄”好像也很久了,可怕的是我竟然也逐渐习惯了这个称呼,但很庆幸,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我还能看见这样一群为了某个不知所谓的目标熬夜、奋斗、热血沸腾的人,有新面孔也有旧相识,我想我会永远怀念这里。啰嗦了这么多,我只想说,我很荣幸能够成为这里的一员,我很高兴看到这里真的在蒸蒸日上~

李峻巍:

其实我们用一个十分“统计”的论去诠释了八强赛的辩题——究竟是“去向哪里”还是“与谁同行”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联更显著,这也是我们少有的能够尝试去糅合致密理性判别、文明存在刻画与个人自由选择三种浪漫的机会,我认为在去向哪里的一声声追问中,一路同行的大家都很棒、很动人。在统计学院辩论队从大一成长到大四,从看完国学馆表演赛填下报名表到在立德的最后一舞,从18、19、20级看到22、23、24级,我们在传火,也在岩壁上刻下自己的故事。旅程中没有输赢,相比论,你我本身更需要自洽,并享受过程中的畅快与挣扎,和大家一起继续跑下去。千日流逝间未失元勇,万山翻覆后仍见自由,我们前路见。

谈辰佳:

校赛这一周收获了很多,比如学会了在剪刀石头布第一局不要习惯性出布避免被扣上敷衍小孩的罪名,安静地旁观拔鼠标大战,在“对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文档”里像松鼠囤粮过冬一样攒例子(谁来懂一下此处拙劣的谐音梗),认识到一套朴实稳健的论的美妙之处,以及进一步认识到与人同行的重要意义。

坦白说,一直感觉自己不适合也不太会打辩论,并一度感到不是很有再站上辩论赛场的心理支点。本场校赛也许本来是我的计划外事件,但每晚前来陪伴的活泼可爱的朋友们,以及暖心可靠的两位上场队友也已经绝对足以构成本场比赛的全部动力和意义。感谢特别特别好的两位队友,一周两场pre但还是一遍遍大改一辩稿真的很伟大,边实习边熬夜备赛想来也真的很辛苦很了不起。另外,最重要的,一场相对失败的赛前模辩后,一起“开心一点”地下楼呼吸新鲜空气好像真的很有用,以至于十几个小时后真正来到正赛赛场上,坐在两位中间,有种好像我和我们的论都会百毒不侵的感觉。

统计辩之于我的意义,一直没能试图用语言表达,但却在看到八强赛辩题后的心证里一点点明晰,又在最后一场模辩里陡然明确。以后就不再熬夜了,但还会想起那些好像理应在异世界才能经历到的夜晚。明明才过去不久,回忆起来的时候,竟然也已经不记得凌晨三点风的呼声,只有一群人挤挤攘攘走在暖光下。

大家值得更好更好的运气。祝闪闪发光,前途坦荡。

许义民:

或许这也是我的最后一次校赛了,最后一次,在打这场比赛时我肯定没有想到这一层。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少了一些珍惜。不过这一定不是我在统计辩的最后一年。希望统计辩能够蒸蒸日上,尽善尽美!

穆宇轩:

想打开去年推送做个参考,无意翻到那时明德广场的三人背影照片,恍惚又一年,坐最右手边的居然还是yts,大一刚参加新生赛的我绝不会料到,这个我连名字都认错的师兄会贯穿我的校赛生涯。

其实现在上校赛还是很紧张,就好像游泳课让我这个怕水的人一头扎进水里。但是我知道身边会有时不时充当3岁小孩活跃气氛的yts,有一直在默默努力准备的tcj,有每一个困到神志不清的不眠夜晚,场下会有觉得我游得也很耀眼的人。

我们知道这一场是强敌,我们开始都不太相信能赢,但是我们觉得至少要想赢,我们其实可以。

校赛旅途结束的那一天有点失落,一个人骑车子回去,路灯昏黄,落叶满地。直到我经过教二门口——是胖子的“落凤坡”。原本空荡的马路上好像浮现起有一群人打着手电,蹲在地上寻找的情景来。这时候我知道,这样就足够了。

我这一场,辩题是“原生家庭有没有让年轻人更幸福”。到底有没有呢,对我来说其实不重要,因为有无数时刻清楚的告诉我,我已经活在巨大的幸福当中了。

蒋霈瑶:

在明德楼看着天一点一点亮起来是很治愈的过程,校赛后遗症不止有越晚越精神的作息,还有我晚上该干点什么呢的疑惑,以及对知行超市烤肠的想念。偏离持方的话,我很久很久不清楚我自己到底要“去向哪里”了,打完这场甚至觉得无论去哪里都会后悔的,所以无所谓了。正赛的时候我们在辩论的目的上面讨论了很久,私心觉得对方辩友说的很能打动人至少打动了我,在竞技辩论的赛场上,“与谁同行”好像无足轻重,但是至少对我的辩论经历而言,“与谁同行”是底气也是答案。

蔡清越:

一直自嘲为被“PUA”所以才上了两场校赛,在校赛中成功发掘了自己一边期中一边辩论的无限潜力,度过了两周仿佛生活停摆与世隔绝但幸福的备赛时间。

如果问校赛给我留下了什么,可能是一次一次改论,可能是每到一两点脑子进入迟钝期所以开始放空,可能是打完模辩进入经典破防时间,但更多的还是源源不断的梗,一起理清楚逻辑想到攻防的兴奋,明德10楼的夕阳还有数不清的大笑的瞬间。

记得八强的前一天凌晨我说,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向哪里”真的没有比“与谁同行”重要,太多的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在去向哪里,可是我知道每天走进1015的时候有意义,我知道一起思考、争论一些看似没用的东西的时候有意义,我知道慢慢走过明德广场深夜两三点钟的寒凉的时候有意义。是我身边统计辩的这群人赋予了辩论意义,虽然还是没能完成那些“去向哪里”的念想,还是留下了很多很多的遗憾,但那些和统计辩所有人共同前行的时刻才是真正会留在时间里的幸福。

很幸运能够遇到彼此,这场校赛告一段落了,但统计辩的故事和光芒依旧在继续。

四、结语

所谓辩论,看似是一件带着些英雄主义的事情,但有了统计辩的大家,深夜中的乍现和苦思不再孤单,灯光下的相视一笑有了归属,辩论才有了温度。今年校赛,或许小有遗憾,但统计辩的每一个人都不为之后悔,不后悔每个备赛夜晚付诸一切的破釜沉舟,更不后悔站在赛场上,酣畅淋漓的背水一战——山高水长,我们乘兴而来,我们尽兴而归。相信统计辩的旗子将写上更多更多的名字,也一定会飘扬在更高的地方。未来很远,但一路山风和朗,清光满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