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春雨,统计学院2017级统计学专业本科生,中国人民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本科期间曾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创新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等荣誉和奖励。
大学四年里,我参加过很多学生组织,也做过很多事,对我而言最为重要的,无疑是话剧团。虽然话剧表演并不能实质性地改变现实,不过一件事情只要坚持的时间够久,总会生出一些独特的感悟,不是吗?难得有机会让我分享与话剧团的故事,那么,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将其中生发的感悟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直面恐惧,克服困难
每个话剧团员都曾在入团后面临过各种恐惧,比如在众人面前尬舞、大方地展示自己肉体的美、在舞台上演“丑”、与异性演员的肢体接触等等。在训练的时候,也会遇见各种困难,比如不会交流、不会听戏、肢体僵硬、吐字不清、口音严重等等。上天并不公平,有人从来就不会有这些困难,有人花了好长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而我显然属于后者。
客观来讲,我算是同期入团的朋友里肢体最为僵硬、吐字最为不清、口音最为严重的了,这“三座大山”横亘在我前进的路上,在其他优秀同期的光芒照耀下,便诞生了名为“恐惧”的阴影。每次当着大家的面,被老师和导演调教自己的台词或者肢体,然后一遍遍地重复却不得要领的时候,无疑是很难堪的。特别是一句台词,“永远做一个具有诗意的人吧”,这简直是我的梦魇。
一开始我的选择是装作无所谓,别人笑我也笑,不过时间久了就不是滋味了,一直“躺平”也不是办法。后来我一咬牙,硬着头皮,用了一套名为“矫枉过正”的治疗方法:为了改善肢体僵硬的问题,我报了一个爵士舞班,当时班里只有我一个男生,和十几个小姐姐一起跳舞并不是什么特别快乐的事,尤其是在练胸部动作和胯部动作的时候,女生跳的舞对我而言确实难了些,不过虽然最后我舞跳得很一般,但我肢体柔软灵活了不少呀。在舞蹈班里当了一个月的“丑小鸭”,回到话剧团后发现,竟有了一种变成“白天鹅”的错觉。在一次演出前,我因为台词不过关,每天中午就窝在排练厅的沙发上,通过录音,一遍遍地练,一遍遍地听,后来普通话也确实好了不少。这个励志的故事我和很多人讲过,曾经试图逃避的恐惧,在努力克服困难之后就成为了骄傲,这是我大学四年学会的很重要的东西。
早上七点,话剧团的演员们的开声训练
二、主角与配角
在我大一大二演歌队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在舞台上唯一意义,就是在主角的故事里做好一个“工具人”。需要凸显主角的智慧我就愚蠢,需要体现主角的力量我就服从,需要体现主角的伟岸我就自私,演戏并不能带给我多少快乐。客观来讲,这是一个比较狭隘的观点,因为那时的我认为,在主角的光芒下,一个配角是无关紧要的。可是在一个戏剧中,如果所有的配角都是黯淡的,那么这部戏一定糟透了,因为这些配角并没有“生命”。一个有生命力的角色,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他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物弧光,哪怕没有多少词,哪怕没有多少出场时间,但当这个角色出场的那一刹那,观众就能感知到这个角色是鲜活的、是饱满的、是有故事的。因此我开始认同,每一个配角,在角色自身的视角下,何尝不是另一个故事里的主角?
在2018年毕业大戏饰演歌队(图左)
在生活中很多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常常以其他人的失败作为背景板。同时竞选学生干部,有人当选,自然有人落选;同一个班里的同学,即使都特别努力,也总有排名高低;喜欢的人不同意和自己在一起,却难保不会和别人在一起……到这时候,我难免会自问,我是世界这个大舞台上的配角吗?现在我终于能够自信地回答:不,不是的。即使常常受挫,我也是自己的生命线上无可争议的主角,未来所有将要经历的故事,都将由我亲手开启。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要因为一次两次甚至很多次的不如意、不顺心就轻易否定自己呢?充满希望、满怀热爱、自信乐观地去生活下去吧,以我自己为主角的故事,离完结还早着呢!
三、好好生活好好爱
在排练厅的墙壁上,写着话剧团非正式的团训——“好好生活好好爱”。我自认为是足够“好好生活”、足够“爱自己”的,可生活中也有许多迷茫、烦躁、难过、郁闷的时刻。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也曾报复性熬夜、低效率学习。这样说来,我确实是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爱生活、爱自己。虽然现在我也没有完美地践行这句话,但是这句话却在我心中竖起来一面镜子,让我时刻问着自己:有没有好好生活,爱别人,爱自己?
排练厅一角的“团训”
四、写在最后
感谢学校,感谢学院,感谢舍友,感谢我的每一位朋友和我爱的每一个人。最后感谢话剧团,我们的缘分可能到此为止了,但我会永远记得你,在我的生命里,与我的人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