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建设

职工访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党群建设> 职工之家> 职工访谈
黄丹阳:“完成”重于“完美”
时间:2018-12-17
黄丹阳,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专业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专业经济学博士 。
研究方向:超高维数据降维分析;复杂网络建模;互联网征信。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

求学:不负年华


“最幸福的事情是我特别喜欢统计学院,虽然当时是误打误撞选择了统计。”
黄丹阳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在主修统计学外,还选择副修金融学,在她当时看来,统计学是偏向工具性的学科,选择一个能结合专业的方向才能更好的做好统计,于是热门的金融学便成为了她的选择。
在她看来现在学校辅修制度已经相对宽松了。在自己上学时,辅修要先报名,学院筛选,经过面试等等环节,最后才有那么几个人能去副修。“越是能够自由选择的时候,就越要去学会选择。”黄丹阳说。副修专业可以成为跳板,可以成为另一片工作领域。更重要的是思索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副修需要付出时间,本专业的学习也不能忽略。“这辈子你学过的某些专业知识说不好就会用上。”同时,副修更需要协调时间。双学位的学习压力要求自己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来学习。而在副修课程和主修课程的时间发生冲突时,黄丹阳选择利用录音笔。学校当时的系统设置是同一时间可以选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两节课,于是她自己去上一门,另一门让同学帮忙录音,夜深人静时再听录音的那门课。
“坚持自己的选择,完成永远比完美重要。”黄丹阳如是说。“在人大的每天都很充实,年轻有精力,每天像打鸡血一样。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修双学位确实有不小压力;但课业之外的各种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担任班长和班级同学比较熟悉,还参加了很多青协活动。”

黄丹阳参加第七届国际统计论坛


从教:责任于心


选择学术的道路,在黄丹阳眼里是一种摸索尝试后的决定。
“读博期间并没有完全明确毕业后是要到业界工作,还是回学校任教。”黄丹阳说。她尝试过到金融公司、互联网科技公司等不同类型的公司实习,慢慢意识到自己喜欢有弹性的工作方式。另外一方面,出于对科研工作的兴趣,最终她决定回到大学任教。“决定到大学任教后就要考虑到哪所学校,有我全部的青春回忆和梦想的人大当然是我的首选,能与曾经教导我的老师,熟悉的师兄师姐一起工作,也是件幸福的事。”
回到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任教后,黄丹阳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理论方向的社交网络分析和实践方向的互联网征信。商务分析大数据这门课是黄丹阳从教的第一年开始主动开设的一门新课,“这门课开放到选课系统的时间较晚,我就有点担心会没有人选课。”但是当她走到教室的时候,里面却坐满了人。同学对产业实践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让她特别感动,她决定将自己在项目当中遇到的有趣的数据分析问题做成实际的案例,然后带回课堂中来,和同学们分享。

在人大从学生到老师让黄丹阳的心态发生了很大转变,感受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当学生很轻松,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作业任务,弄懂老师讲的问题。但当老师就有很大的不同,你会意识到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需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帮助更多的学生,所以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黄丹阳说自己当班主任的心态是尽量少的去打扰学生,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不要给学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但当学生向自己求助时,尽可能第一时间给他们帮助。“我更多的时候是做一个倾听者,引导学生自己的做出判断,而不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因为没有‘应该’,你自己人生的‘应该’是你自己判断的,而不是我帮你判断的。“


寄语:明日晨曦


谈及95后的学生,黄丹阳最大的感触就是这批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敢于担当,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件特别好的事。尽管学生们偶尔会看视频打游戏,但是大家在学业方面依旧会认真要求和严格完成,能够在自己主要的学习生活当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去负责。

黄丹阳向同学们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王汉生老师的《数据思维》,这本书不带一个公式符号地讲述了统计学在产业实践之中是如何应用的,无论是统计专业还是非统计专业的同学都可以在其中收获到很多有趣的观点。
第二本书是《向前一步》, 它对自己影响很大,作者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Sheryl Sandberg。它会让人意识到:意识到你潜意识里对性别的设限,会影响你在工作上主动地抓住机会的欲望;意识到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不要给自己很多放弃的借口,要强化坚持的信念;意识到你要学会处理好自己与另一半的关系,处理好这种关系才能更好的协调生活和工作。
“从高中只有学习的状态转变到了大学多元生活,一定要学会选择,有所放弃,学会坚持。不断去发现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并且不断去打磨自己的这种兴趣爱好,把它变成你真正擅长的事。”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青年人大」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