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教学培养

专业介绍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教学培养> 研究生培养> 专业介绍
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介绍
时间:2015-12-21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我院自2011年招收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代码:025200。

应用统计硕士主要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市场化和信息化发展对高级应用统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又能填补在国外已比较成熟、在我国尚待建立的应用统计专业硕士这一人才培养空白,包括在统计数据采集、整理、分析、以及在统计建模、推断和预测方面的方法和技术等系统性的专业训练,培养能够胜任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咨询机构从事应用统计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历史悠久。本学科点设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最早设立的统计学科。1979年招收我国经济类首批统计学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首批统计学博士学位点,1988年培养出我国首批统计学专业博士,1996年招收统计学博士后。80年代以来,在保持社会经济统计传统优势的同时,大力加强数理统计基础及其应用,与国际接轨。1992年设立“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1998年增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点,2004年设立“风险管理与精算学”硕士点和博士点,2005年增设“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硕士点。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00年在国内高校率先建立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实验室、统计数据库研究实验室。教育部普通高校统计学科唯一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设立于本学科点,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单位。统计学院在过去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学生有着比较完整的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知识与理论方法,为中国统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统计学院具有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统计理论方法,及其在中国经济、金融、管理、科技、社会、公共卫生、网络信息、电子商务等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是我国应用统计领域综合应用型专门高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也是我国统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学术研究中心。

统计学院教师队伍精干,科研经费充足,科研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本院以中青年、特别是青年教师为主,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基本都有出国进修和访问的经历。现承担多项国家级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拥有与应用统计硕士密切相关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学科,门类齐全且有很强的实力,并拥有多个相关的国家级重点科研基地,对应用统计硕士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助推作用。

应用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主要培养我国急需的风险管理与精算学从业人员中的高级专业人才,为国家输送实务型的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统计学院具有在保险精算学上的科研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完整培养体系,培养能够胜任在相关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咨询机构从事保险精算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风险管理与精算学专业方向设立于1992年,是我国最早开展精算教育和研究的院校之一,2004年在应用经济学下设立风险管理和精算学专业博士点和硕士点。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在统计理论和模型应用方面的强大背景,本专业在精算模型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和精算软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一批精算研究和实务方面的优秀人才。

应用统计(大数据分析方向),在大数据时代,拥有的数据规模以及从数据中获取知识和价值的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全球范围内,大数据人才已成为紧缺型人才。在政府和企业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中,大数据分析应用型人才是重要组成部分。

顺应时势,2014年5月19日上午,大数据分析硕士培养协同创新平台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启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五所高校与政府部门和产业界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大数据分析应用型人才。


第一期实验班招生50人(每所学校10人),于2014年秋季开学。第二期实验班已于2015年秋季开学。大数据分析硕士采用联合授课的方式,实行双导师制,包括一名校内导师,一名来自实务部门的校外导师。必修课(暂定六门,包括大数据计算机基础、大数据分布式计算、大数据统计基础、大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案例)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统一授课,教学团队由在相关领域有较高造诣的中青年学者组成,选修课由各院校分别开设。包括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在内的一批有重要需求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将为大数据分析硕士培养建立实习基地,并选派有经验的专家担任校外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