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建立统计学专业,同年9月招收第一批本科生、专修生和研究生。
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与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合作,创办统计学系,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学科中最早设立统计专业和系的院校。
1962年,统计学系编写的《统计学讲义》,成为当时统计教材中国化的代表作,广泛地被高等财经院系的统计学专业使用。
1979年,计划统计系招收我国经济类首批统计学硕士研究生。
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计划统计系成为首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戴世光教授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4年,学校建立计划统计学院;同年,统计学专业招收首批博士研究生,并于1987年毕业,成为我国首批统计学专业博士。
1986年,戴世光教授撰写我国第一部世界经济统计教材《世界经济统计概论》。
1992年,统计学系开始招收风险管理与精算方向的研究生。次年设立风险管理与精算学本科专业方向。
1994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首次全国大统计学科建设研究会,开始大统计和统计一级学科建设进程。
1996年,统计学系设立“中国人民大学风险管理与精算中心”,该中心下设“风险管理与精算研究中心”和“北美精算师考试中心”。
1998年,统计学系增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硕士点,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开始招收统计学博士后,并设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安宝统计精算中心成立。该中心由澳大利亚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安宝集团(AMP)资助设立。
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设立于本学科点。
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成为全国统计学重点学科。
2003年,经中国人民大学校务会议讨论通过,决定成立统计学院。次年统计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2004年,统计学院在应用经济学下设立风险管理与精算学博士点和硕士点。
2006年,统计学院设立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点,自此学科设置涉及理学、经济学、医学三大门类,是全国统计学专业设置最为齐全的统计学科。
2007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作为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
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成立,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社会科学调查数据资料库——中国国家调查数据库(CNSDA)。
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成立“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挂靠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同年9月,统计学院被批准成为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12年,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科位居本学科全国第一。
2013年,统计学院增设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数据分析硕士培养协同创新平台正式启动。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成立。
2017年,统计学院设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由统计学院、信息学院、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数学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
2020年6月,为整合相关资源,优化学科发展结构,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经学校研究,决定将统计学院院属教研室变更为系(经济社会统计系、数理统计系、风险管理与精算系、生物统计与流行病学系)并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统计系。